智慧海绵城市倡导者
人若无信,无以立江湖。万载中科以诚信为公司之本,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万载中科是一家以中科院技术为基础, 专门从事海绵城市建设开发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多元化业务板块涵盖了海绵城市建设、节能水泵合同能源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及智慧装修,核心业务为海绵城市的规划,雨水、污水、油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产品设备研发、智能制造、安装建设、维保养护,雨污水大数据采集及应用的物联网系统开发,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设备研发与运维,室内装修设计与施工。公司具备环保工程资质、机电安装资质与建筑装修装饰资质,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万载中科致力于美丽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注重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的国际交流,广泛学习世界上给排水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国外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合作发展出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并致力于在国内实现技术应用与服务推广。
      万载中科本着诚信做人,用心做事的精神,以产业实干报国和绿色环境兴国为已任,为华夏绿色和平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描述
业务领域
什么是海绵城市?
5.5 海绵城市
5.5.1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和运营
5.5.2 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和运营
5.5.3 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建设和运营
5.5.4 城市排水设施达标建设运营和改造
5.5.5 城市水体自然生态修复
5.3 环境基础设施
5.3.1 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
5.3.2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5.3.3 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运营
5.3.4 城镇污水收集系统排查改造建设修复
5.3.5 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漏损控制建设和运营
5.3.6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
规范化建设和运营
5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5.1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5.1.1 超低能耗建筑建设
5.1.2 绿色建筑
5.1.3 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
5.1.4 装配式建筑
5.1.5 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
5.1.6 物流绿色仓储
公司简介
什么是海绵城市?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指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编号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海绵城市的目标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 发{2015}75号)
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
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
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宁波、福州、青岛、珠海、深圳、三亚、玉溪、庆阳、西宁、固原
国家重点鼓励绿色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以《目录》为基础,根据各自领域、区域发展重点,******投资、价格、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措施,着力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目录》部分相关产业如下:
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污水收集的社会意义与环境意义
一方面因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持续干旱,水资源愈发紧缺,江流湖海出现水资源收缩现象,生活用水已经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因为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暴雨径流产生的洪涝灾害愈发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描述
城市内涝
描述
缺水问题
每节约1度电,相当于节省了0.4千克煤的能耗和4升净水,同时还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每节约一吨水,相当于减少0.194公斤的碳排放量,可炼100公斤钢铁、可发电2500度,可炼油2000公斤,可造纸100公斤。
节水节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水平,减少取用和不必要的排放,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减少污染源,减轻城市供水及污水废水处理基础设施的负担和空气污染,形成一个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环境,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后代。
描述
海绵城市是城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绿色发展要求、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在城市雨水管理方面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的系统性,是中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将城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和国际先进雨水管理理念接轨的中国智慧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达成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
描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下沉式绿地率: 高程低于周围汇水区域的绿地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
绿色屋顶率:绿化屋顶的面积占建筑屋顶总面积的比例
透水铺装率: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采用透水铺装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例
建筑物集水率:建筑物安装雨污水收集系统的比例
海绵效应: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的自然水文特征维系和修复效果
海绵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海绵城市不是重编城市规划,而是将其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实现多层次水微循环;不是取代大排水系统,而是对大排水系统的强化和优化。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
描述
国外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模式
澳大利亚
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
背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降水量最少(全境年平均降水仅有455mm),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几乎整个澳大利亚都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同时,持续的城市化使得城市中的道路和建筑日益密集,破坏了城市自然水循环的平衡和持续。另外,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旨在将雨水快速收集并排走,暴雨径流的大流量、高峰值超出了城市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导致了城市洪水、内涝频发。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持续对水行业进行改革,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就是在对传统的城市发展和雨洪管理模式的反思中应运而生的。
概念
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旨在通过在城市到场地的不同空间尺度上将城市规划和设计与供水、污水、雨水、地下水等设施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和城市水循环管理有机结合并达到最优化。这与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海绵城市(Sponge City)”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水敏感城市设计将“水”置于城市设计的开端并将其贯穿于每一环节,使水资源的使用、储存和再利用在一个“可持续”的框架中运行。通过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包括雨水处理、污水再利用、街道绿色植物的覆盖、软质地面的铺装、生物多样性的强化等等。水敏感城市设计能够将自然界的水循环、建成环境和传统地下水系统有机联系起来,创造一个更为安全高效的水循环系统,从而提高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免疫能力。
描述
描述
英国
的可持续的城市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SUDS)
描述
描述
美国
的暴雨最佳管理措施storm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以及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描述
SUDS(常用于英国)、BMP、LID(两者常用于美国)等水环境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内涵与澳大利亚的WSUD相似,均属于城市水系统综合管理Integrated Urban Water Management (IUWM)的一部分
  • 栏目2

    栏目2

<
>
工程案例
  • 雨水收集系统部分案例

  • 节能水泵业务部分案例

  • 智慧装修部分工程案例

  • 污水收集回用系统

工业建筑1
工业建筑1
描述
描述
人居建筑1
人居建筑1
人居建筑2
人居建筑2
人居建筑3
人居建筑3
人居建筑4
人居建筑4
人居建筑6
人居建筑6
描述
描述
<
>
万载中科大事记